2024 年了,供大众交流的论坛和其它替代产品还是不好用。大家都在吐槽微信群的低效沟通,也在忍受着 Telegram 数万未读(或者赞叹其流畅的一键已读);既想逃离碎片化的社交网络,又感叹博客和个人网站的落寞和它们之间的割裂;抨击问答平台垃圾化,认为内容分享平台无营养。总之,都越来越不好用。常有一种怀旧论调,回味着产品早期的种子用户精英小团体之间的氛围。
到底哪里不好用
我根据自己的使用经验,尝试总结了一些方面。
上下文理解困难
在长线讨论中难以追踪讨论脉络和历史共识。当用户点击了一个有着数百甚至过千回复的热帖,要想了解讨论的焦点走向,或者大家是否就某一论断达成了基本的共识,或者有什么阶段性结论,都需要通读全部的回复。因此一些总结性的回复往往受到欢迎,因为他替广大网友完成了痛苦的工作过程,没有人指责他们剧透,或者抱怨总结贴使他们失去了乐趣,因为这不像精心撰写的文学作品,真的没有乐趣可言。
当然,有些产品中会给一些有价值的回复给出特殊的显示,比如标记为最佳回答、热门回帖。特殊的排版使其脱离了上下文,如果并非非常优秀的直面主题的针对性回复,往往使得理解更加困难。
信息茧房
越来越多的产品在使用个性化推荐,并提供关注和拉黑的功能。旨在减少用户被其厌恶的话题所淹没的情况。比如 Twitter / Tiktok 之类。用户触及一个话题内容,主要是通过热门推荐和 Feed;遗憾的是,他们在回复系统中也应用了算法排序。用户会错过一些话题内容,而且会错过其感兴趣的话题中的一些回复内容。这导致用户错判舆论,引发误解和无谓的冲突。
低价值回复
一部分参与者因为遇到了以上所提及的困难,并未获取足够的信息就参与了讨论,导致偏离主题、重复、误解,甚至无意义的争吵,从而使整个帖子进一步变糟,让未来的参与者更加困难重重。
难以检索和利用
有一个术语,叫做月经问题。指每个月都会出现的重复话题。话题的浏览者遇到了和讨论参与者一样的困境,无法便利地从以往的讨论中获利,只好另开主题。
信息过载
低质低价值的内容过多,导致更难以发现优秀有价值的内容。
依赖社区管理
鉴于以上的种种体验,很多产品都引入了管理员。比如像百度贴吧那样的吧主长老制,Reddit 的投票民主制。还有审核和举报机制等等。管理者实际上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。
会更好用吗
AI 好像非常擅长总结和盘点的工作,目前已有团队在做相关的辅助产品,说明他们和我有着相似的看法。对比来说,Github Issues 和 Twitter 等还是不错的,它们做了大量的细节改进,也因此更受欢迎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除了引入 AI 之外,我们还有可行的方向,就是重新设计。
Webmention
https://x.com/dallaslu/status/1777387021612503279X.com
Nostr
评论表单